正文內容
評論
返回頂部
龍門石窟這個景點名字,我最開始聽到以為西藏那邊的景點,龍門石窟擁有著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它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這里的歷史文化很悠久哦。
1、景區等級:AAAAA
2、景區門票:90元起
3、開放時間:08:00-18:00
4、景區電話:(0379)65980972
5、景區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龍門中街13號
6、景區交通:可先到達洛陽站或者洛陽龍門站,再轉乘公交或出租車前往
7、景區官網:www.lmsk.cn
常規門票:
成人票:網上預訂:¥90;
未成年人/學生/教師票:網上預訂:¥45。
門票套餐:
【成人】門票+人工導游講解服務:網上預訂:¥158。
無上龍門沉浸體驗館:
成人票:¥70(網上預訂:¥49.9);
【雙人】無上龍門沉浸體驗館門票:¥140(網上預訂:¥90);
【親子1大1小】無上龍門沉浸體驗館門票:網上預訂:¥80;
【兒童/軍人等】無上龍門沉浸體驗館門票:網上預訂:¥35。
其它收費:
景區電瓶車:10元/人;游船25元/人。
滿60周歲不足70周歲的老年人(含香港、澳門、臺灣居民,憑《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有效身份證購買半價票45元)
12周歲(不含12周歲)至18周歲(不含18周歲)未成年人可購半價票45元;
參加全國統一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被錄取的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本人有效身份證或戶口本)可購半價票50元;
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學生證、身份證需同時使用)可購半價票45元。
提示:以上優惠方法1.4米以下未成年人不限國籍,其他僅限中國公民(含港、澳、臺地區)享有。
滿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憑本人有效身份證由免票通道直接進入景區;
12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4米(含)以下兒童,憑身份證或戶口本原件由免票通道直接進入景區;
持士兵證、軍官證、學員證、軍殘證等相關有效證件的現役軍人、殘疾軍人;離休人員(憑離休證)、軍隊離退休干部(憑軍官退休證、文職干部退休證、士官退休證)、人民警察、國家消防救援人員持相關證件在售票窗口領取免票(參觀券);
殘疾人(憑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發的殘疾人證),傷殘人民警察(憑民政部、公安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制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憑民政部制發的《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證》),傷殘民兵民工(憑民政部制發的《傷殘民兵民工證》),以上需配合本人有效身份證同時使用;
視力、智力殘疾者和一級、二級肢體殘疾者的一名陪護人員;
省部級以上勞模(憑勞模證及身份證)、國家優秀專家憑優秀專家證);
記者(持國家廣電總局發放的記者證。港澳臺記者應持有加蓋單位行政公章的記者證或工作證,配合港澳通行證、入臺證和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同時使用);
持旅行社電子導游證、旅行社經理資格證人員,憑證可直接進入景區。
2月1日-3月31日 售票8:00-17:30 閉館18:00
夜游時間安排:售票18:30-21:00 閉館22:30
4月1日-10月7日 售票8:00-17:30 閉館18:30
(清明假期、“牡丹文化節”期間的每周五、周六、周日及“五一”假期、“國慶”假期期間,提前半小時即7:30售票、推遲半小時即19:00閉館。)
夜游時間安排:售票19:00-21:00 閉館22:30
10月8日-11月14日 售票8:00-17:30 閉館18:00
夜游時間安排:售票18:30-21:00 閉館22:30
11月15日-2022年1月31日 售票8:00-16:30 閉館17:00(春節假期推遲半小時停止售票)
夜游時間安排:售票17:30-21:00 閉館22:30
(春節假期推識半小時停止售票)
注:景區清場時間為閉館后一個小時。
建議游玩時間為2-5個小時左右。
一年四季都可以,但是每年的4月洛陽有牡丹花會,這個時候去玩法多樣。
飛機:洛陽北郊機場距龍門石窟約24.7公里,從機場候機樓出發,可乘坐出租車或公交車(83路轉乘81路)到【龍門石窟站】下車。
火車:洛陽龍門高鐵站距離龍門石窟約4公里,15分鐘車程。乘坐67路/71路公交車, 在龍門石窟站下車,或在高鐵站下客站直接乘坐出租車,時間約10分鐘。
公共:乘坐公交車來景區旅游的朋友可以選擇經西北服務區進入景區。附近的公交線路有53、60、67、71、81、99路。
自駕:自駕車的游客從二廣高速龍門站出站后右轉,延龍顧路龍門北橋沿線見紅綠燈左轉,即達龍門石窟東北服務區生態停車場。
微公交:白園至龍門石窟的微循環公交線路長度單程7公里。該線路首、末班發車時間為:白園首班6:50、末班19:45,龍門石窟首班7:05、末班19:30;共設7個站點:白園、郜莊西、郜莊、郜莊東、龍門北橋東、龍門北橋西、龍門石窟。該線路可使用各類公交IC卡,票價為1元/人次。景區東北服務區和西北服務區,包含了停車、購票、講解、餐飲、購物、休憩等一系列功能。
交通圖:
經典路線
(適合體力較為充沛的游客):
大石門入口---龍門橋---禹王池---潛溪寺---賓陽三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藥方洞---伊闕橋---擂鼓臺三洞---看經寺---禮佛臺----香山寺---白園
親子游路線
(適合陪著孩子游龍門的游客,和孩子一起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龍門石刻之美,人文之美,尋找教科書中的龍門):
大石門入口---松林---龍門橋---禹王池---潛溪寺---賓陽三洞---萬佛洞---奉先寺---古陽洞---禮佛臺---香山寺九老堂---白園樂天堂--白園詩廊
闔家游路線
(適合陪著父母游龍門的游客,游玩過程中適當保存體力,陪父母登上奉先寺感受下盧舍那大佛的無限魅力):
大石門入口---龍門橋---禹王池---潛溪寺---賓陽三洞---萬佛洞---奉先寺---伊闕橋---禮佛臺
書法游路線
(適合愛好書法的游客):
大石門入口---龍門橋---伊闕門--陳摶十字碑---賓陽中洞(伊闕佛龕之碑)---奉先寺---古陽洞(龍門二十品)---香山寺乾隆御碑亭---白園詩廊
夜游門票包含西山石窟、香山寺。
電瓶車游玩路線及收費標準:
禮佛臺——白園
禮佛臺——大石門
禮佛臺——東北服務區
白園——大石門
白園——東北服務區
東北服務區——大石門
以上線路上車均10元。
游船路線及收費標準:
游覽路線:一級水面游船在奉先寺設上船碼頭,直達白園下船碼頭,整條游覽過程為15分鐘左右。即省去游客前往下一個景點的路程,稍作休息,同時又使游客體驗了水上觀龍門的親身感受,盡情觀賞東、西山,龍門橋等全景,龍門優美風景盡收眼底。
票價:奉先寺-白園-西岸生態停車場 25元/人。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于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
潛溪寺
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它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唔斣寰疄橐欢錅\刻大蓮花。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主佛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右側為小弟子阿難。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凈土宗信仰的對象。
賓陽洞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百e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賓陽三洞開鑿于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賓陽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
萬佛洞
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洞口南側還有一尊菩薩像,她是龍門石窟唐代眾多菩薩像的精美范例。菩薩通高85厘米,頭部向右傾斜,身體成“s”形的曲線,整個姿態顯得非常優美端莊。
蓮花洞
蓮花洞因窟頂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大約開鑿于北魏年間。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也不多見。蓮花周圍的飛天體態輕盈,細腰長裙,姿態自如。人民大會堂的蓮花頂就是依據此蓮花設計而成。
古陽洞
古陽洞在龍門山的南段,開鑿于公元493年,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佛教內容最豐富、書法藝術最高的一個洞窟。它規模宏偉、氣勢壯觀。洞中北壁刻有楷體“古陽洞”三個字。
古陽洞是北魏皇室貴族發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這些達官貴人不惜花費巨資,開鑿窟龕,以求廣植功德,祈福免災,而且留下了書法珍品—龍門二十品。古陽洞中就占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窯中。龍門二十品是指從北魏時期精選出不同的二十塊造像題記,它們記載著佛龕的雕鑿時間、人物、目的等。
二十品的特點是:字型端正大方、氣勢剛健質樸,結體、用筆在漢隸和唐楷之間。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龍門二十品仍有無窮的藝術魅力,每年吸引無數的海外友人,漂洋過海,為的是能夠親眼目睹這一書法奇珍。
藥方洞
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而得名。洞門兩側刻有藥方150多種,所涉及藥材在民間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對研究中國醫藥學起重要的作用。
老龍洞
老龍洞是就著自然山洞開鑿而成的,其平面呈長馬蹄形,頂部近似穹隆頂。老龍洞因為多人開鑿,都是以祈福、求功德為主,并無突出主題,所以附帶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為研究初唐的民間造窟風氣、特色提供了有力地考證。
惠簡洞
惠簡洞位于萬佛洞南側,是一個敞口中型洞窟,高4.25公尺,深2.70公尺。大唐咸亨四年,11月7日,西京法海寺僧惠簡敬造此窟,所以此洞又稱“西京法海寺惠簡洞”。
看經寺
看經寺為武則天時期所雕刻,雙室結構,前室崖壁有數十個小龕造像,主室進深1170厘米,寬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頂,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傳法羅漢二十九祖(正壁11身,兩壁個9身),為中國唐代最精美的羅漢群像,是據隋代費長房《歷代法寶記》刊刻的。這種不雕佛像僅雕羅漢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禪堂,可能是禪宗所主持開鑿的??唇浰率驱堥T東山最大的一個洞窟,29尊傳法羅漢保存完好。
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陽城南13公里處的香山西坳,龍門石窟西山窟區一衣帶水,隔河相望,與龍門石窟東山窟區和白園一脈相連,并肩鄰立。因盛產香葛而得名。
唐初,印度來華高僧地婆訶羅(日照)葬于此,為安置其遺身重建佛寺。武則天在洛陽稱帝,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該寺。武則天常駕親游幸,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后來河南尹白居易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記》,寺名大振,這篇文章開篇第一句即是對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白居易去世,遺命葬于香山寺如滿大師塔側。
白園
白園,位于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東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
碑刻題記
“龍門二十品”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 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它的書法藝術是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上發展演化,從而形成了端莊大方、剛健質樸、既兼隸書格調,又孕楷書因素的獨特風格,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體的代表。
蔣宋別墅
1936年,為蔣介石慶祝五十壽辰,地方政府選擇香山寺南側建了一幢兩層小樓,被稱為蔣宋別墅。
擂鼓臺三洞
在東山腳下的公路未開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臺。傳說當年奉先寺竣工時,武則天親自率百官駕臨龍門,主持這次規模盛大的開光儀式,龐大的樂隊便在這平臺上擂鼓助興,于是后人便把這里叫做擂鼓臺。相臨擂鼓臺的三個洞叫擂鼓臺三洞。
摩崖三佛龕
摩崖三佛龕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這種造像組合在中國石窟寺中極為罕見。中間主佛為彌勒,是作為佛釋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現的。武則天利用彌勒信仰為其登基制造輿論,登基后又自稱“慈氏”(即彌勒),推動了彌勒信仰的風行。摩崖三佛龕的開鑿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隨著武周政權的垮臺,摩崖三佛龕也因此而停工。雖然這組造像是半成品,卻為人們了解石窟造像的開鑿程序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實物資料。
牛肉湯、羊肉湯、燴面、雞蛋面、洛陽水席、胡辣湯、肉絲面、牡丹燕菜、洛陽不翻湯、漿面條等。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以南13公里處,是洛陽市南邊的天然門戶,它與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石窟,并列為我國的三大石窟,雖然它沒有敦煌莫高窟的壁畫那般絢麗多彩,也沒有山西大同石窟那般的高大雄偉,但是卻有著自己的特色——與政治背景結合的極為緊密。讓我們在欣賞龍門造像的同時,不僅能看到精美的雕刻藝術,還能了解到佛教文化,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所以,1961年龍門石窟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又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F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過了檢票口,映入大家眼簾的是美麗的龍門景色,正前方是平整寬闊的迎賓大道,右邊養眼的綠色花園,左邊的河水是伊水,秋水伊人的伊,太陽光照射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岸邊創意的仿古橋欄,微風徐來時隨風起舞的依依垂柳,讓人剎那間有種步入畫中的錯覺。以前的龍門更美,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還有船行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被譽為洛陽八景之首。著名詩人白居易就說“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而他晚年時期更是長居此地,就在對面東山的香山寺,死后葬在東山的白園。
【龍門大橋】前方這座橋是龍門大橋,起初是通車之用,后作為了景觀橋,上面的“龍門”二字是陳毅大元帥題寫的。很多人看到“龍門”會先想到“鯉魚躍龍門”,這和龍門石窟可沒什么關系。大家來看到,這里是兩山對持的局面,遠遠看去像是一個天然的門一樣,所以古人就把這里叫做“門闕”,中間的伊水流過,所以后來也叫“伊闕”,隋朝時期隋煬帝的宮城城門正對著伊闕,而古代皇帝又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所以,改叫'龍門’沿用至今。但是如果硬要把這里與鯉魚躍龍門扯上關系的話,那就聯想到武則天了?,F在的時代是知識改變命運,好好讀書就有機會出人頭地,但是在唐之前,貧窮人家的孩子再有才學,沒有人脈,沒有關系,得不到推薦,是很難當大官的,武則天就是看到這點,所以,打破傳統,不管家世,只要有才,就能得重用,這對寒門子弟來說就如一條小小鯉魚變成龍了一樣,而武則天也因此得到了很多人對她的支持,開始了自己勢力的培養。整個龍門石窟還有不少與武則天有關聯處,請大家現在一起進去詳細了解。
【禹王池】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禹王池。有人奇怪:龍門怎么還和大禹有關了?大家現在所在的是山是西山,也稱為龍門山,對面的山是東山,也稱為香山。這兩山對持的樣子,古人認為是大禹一斧頭鑿出來,當然今天我們知道這是天然形成的,但是大禹治水,13年時間終于把當時對人們來講是禍患的黃河治理好,讓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了,所以人民永遠愛戴他,敬重他,歷史也上演了“治黃河者得天下”的歷史篇章(如果有要加黃河的,可以此處適量多說幾句黃河),繼而還神話了他。所以做人做好人,做官要做好官,人民都會記得的。而我們平凡人平時學習和工作也要踏踏實實,做出成績,才能更多人信服,自己也受益,能者居之。
【潛溪寺】前方我們將要到達的是潛溪寺。龍門石窟有10萬余尊的造像,從北魏時期開始至北宋,累積大規模開鑿約四百余年,30%的造像是北魏時期,60%是唐朝時期的,剩余10%是各個時期的。那么我們來看看西山第一個石窟寺淺溪寺是什么時候的呢?這里因為古時候地下有暗溪潛流,所以名潛溪,宋朝擴建為寺。石窟中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中間主佛為阿彌陀佛,面容豐滿,神態安詳,這胖乎乎的感覺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想到以胖為美的唐朝。比如“環肥燕瘦”中的肥—楊玉環,據說164CM,138斤重,雖然是晚唐人物,卻是唐朝以胖為美的有力證明。那么由這尊豐腴的佛像,我們猜測應該是唐時期的作品,再細看會發現面部的輪廓線條還是非常明顯,就好似男子陽剛之氣的俊朗面容一樣,而主佛的衣著條紋也略具生硬感,這些說明了雕刻手法還不是非常成熟,所以應該是初唐階段的造像。主佛所坐為簡單四方形座椅,無過多裝飾雕刻,包括整個洞的后壁也是無過多裝飾,所以,初唐時間造像特點就是溫雅敦厚,簡單大方,樸實無華。
現在到的地方是賓陽三洞,這里是北魏時期開始開鑿,但是有北魏的代表,也有可認為是唐朝作品的,還有承上啟下的洞窟的,所以可以說賓陽三洞就是龍門的小小縮影。賓陽洞因太陽升起時候這里陽光燦爛,所以取《堯典》中'寅賓日出’之意而得名。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世宗元恪為其父母做功德仿大同云岡的靈巖寺而建了兩窟。8年后,劉騰又為世宗造一窟,所以形成三窟并立的局面。公元515年,宣武帝駕崩,他的兒子孝明帝7歲繼位,其母胡太后垂簾聽政,并讓元懌等三人輔助。而劉騰與元懌有私人恩怨,胡太后妹夫元叉擁有兵權且有野心,還嫉恨元懌得勢,所以劉騰元叉勾結一起殺了元懌,公元523年劉騰病故,胡太后重返政壇,殺元叉,掘劉騰墓。同年農民起義不斷,所以,除賓陽中洞基本完工,其余兩洞被迫停工,直到唐初才竣工,嚴格意義上講整個賓陽三洞實際用了兩百多年才全算完工,可以說是龍門中用工最多,費時最長的。它的特點也最突出,表現了從北魏到唐朝我國佛教石窟藝術的發展,繼承和創新。
【賓陽北洞】我們先來看最簡單的賓陽北洞,佛像還是胖胖的可愛之像,突顯豐腴之美。主佛阿彌陀佛頭部背光處是焰紋,且是往上往中間的形式,紋內有葫蘆雕飾,此圖案紋飾為唐代所特有,正好說明該窟是北魏毛坯的基礎上,由唐代加工而成。這個洞窟很吸引現代人的是佛祖的手勢,好像剪刀手一樣的,有人說佛祖好聰明啊,知道百年千年后人們會常用這個手勢表示勝利表示開心,其實佛祖兩手指之間原本是沒有縫隙的,但是由于風化嚴重才形成這樣,所以文物的保護是很重要的。
【賓陽中洞】現在看到的是賓陽中洞,洞內造像明顯消瘦許多,北魏時期開鑿北魏時期完工的。說這個洞窟,先要提一下孝文帝,原名拓跋宏,為鮮卑族人,他是個非常有志向有能力有遠見的君主,他很喜歡中原文化,也認識到草原上資源有限,如果想長期發展,讓自己的國民生活好,朝代能千秋萬代,那就必須要到一年四季物資豐富的中原才可以。大家都看過《羋月傳》吧,上面那個喜歡羋月的少數民族的首領很強,但是最終還是歸附大秦,喜歡羋月是一方面,認識到草原在季節好的時候,水草豐美,部族人吃喝不成問題,但是到了冬天,草原物質匱乏,比較難熬,需要從別處得到資源。而拓跋宏也認識到這點,所以他要遷都,但是怕大臣發對,所以提出進攻南齊。草原上的民族,血液里似乎有些好斗的成分一樣,平常摔跤比賽,打仗個個能手,其實不是因為愛打仗,而是為了自己的部族掙資源,也隨時要做好防范和進攻的準備。拓跋宏的想法在提出之后還是受到大部分大臣們的反對,尤其是任城王拓跋澄。拓跋宏就怒道:“國家是我的國家,你想阻撓我用兵嗎?” 拓跋澄也不甘示弱說:'國家是陛下的,但是我是國家大臣,明知用兵危險,我不能不說’。 拓跋宏就裝作生氣退朝了,回去就立即命人把拓跋澄叫到宮里,對他說:“不是真的對你發脾氣,也不是只是為了攻打南齊,而是為了部族人天天吃飽飯,為了人民生活好,為了國家的強大和千秋萬代,要遷都中原’.這時候拓跋澄才恍然大悟,轉而同意了孝文帝的主張。
有了拓跋澄幫忙,事情就好辦多了。于是,公元493年,孝文帝親率30多萬大軍南征,到洛陽的時候正逢秋雨連綿,道路泥濘,行軍困難,可孝文帝依舊下令南行。大臣們本來就不想打仗,而且出來了很多天后思鄉之情也更濃,所以趁著大雨就跪求孝文帝停止南伐。孝文帝一看時機到了,就將計就計,很嚴肅的說:“這次我們興師動眾出來了,如果半途而廢,豈不是讓后人笑話?那可不行,不過如果你們真不想打仗了也可以,就把國都定洛陽吧。你們想想選哪個?!贝蟪紓兟犃嗣婷嫦嘤U,之后其中一個貴族說:只要不南伐,我們愿意遷都洛陽。接著就很多人也同意了。孝文帝趕忙把洛陽這邊安排好,又回到平城,召集新老貴族說遷都的事,但是還是很多人反對,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理由都被孝文帝駁倒。最后有人要卜卦看吉兇,孝文帝說:'卜卦是看猶豫不決的事的,我們遷都已經定了,而且,要治理天下,應四海為家 ,哪有固定不變的道理。再說我們上代也遷過幾次都,為什么我就不行呢? ’大臣們無言以對。公元494年,北魏正式遷都洛陽。咱們現在工作或學習中,這個方法不行就換個方法,這條路行不通時候就走另外一條路。就像常言說的樹挪死,人挪活??倳星巴竞桶l展的。
孝文帝定都洛陽后,有一天和大臣議政:“你們覺得是移風易俗好?還是因循守舊好?”咸陽王拓拔禧回答:“當然移風易俗好啊”。孝文帝說:“我也這么認為,那么我要宣布改革了,大家可不能違背”。哈哈,看看我們孝文帝套路深吧。于是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比如說漢族的話,穿漢族的衣服,改用漢人的姓,和漢族的士族通婚,等等。 其實我們也很好理解,一個外來人士,如果需要在本地扎根發展好,最快捷的方式是融入本地文化,與本地有勢力的人士相結合,所以,孝文帝就力求把鮮卑上層與漢族士大夫融為一體,來構筑北魏大廈的基石?;适冶拘胀匕?,從那時候起改姓元。拓跋宏本人還取了崔、盧、鄭、王四姓女子入宮,還為他五個弟弟娶漢族大姓女子做正妻,其原來妻子改為妾。他的以身作則以及別的漢化政策,對于化解鮮卑族和漢族之間的矛盾,促進民族融合,鞏固其統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影響深遠,其實唐朝李世民前幾輩祖先也是少數民族的,但是我們卻多認為他是漢人,還很服氣他的統治,這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正面影響。那么這些和我們的賓陽中洞的關系是什么呢?大家請看主佛像,體態修長,面容清瘦,眉目舒朗,嘴角上揚,脖頸細長,兩肩消瘦,表情溫和,神采飄逸,這和少數民族的健壯,粗狂風格是完全不同,而這種“清風瘦骨” 的特點是漢族人認為的美,再看他們的衣服,不是少數民族的單肩式的,而是雙肩,且衣服的袖口很寬,下擺雕刻精美,衣服整體有飄逸,下垂之感,這種“褒衣博帶”的特點也是漢族人衣服的特點,所以,這些都是漢化改革在其中的體現,不過,大家再看看穹窿形的頂部,讓人很容易想到蒙古包的頂部,再看地面雕刻有蓮花,花瓣,水波紋等裝飾圖案,如同美麗的地毯一樣,這都讓我們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所以,有時候我們也說,人再改變本性的東西還是難改變,但是只要是向著正確方向行進就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門前壁兩側下層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北為孝文帝及侍從的《皇帝禮佛圖》,南為文昭皇太后及其侍從的《皇后禮佛圖》,這兩幅圖造型準確,制作精美,代表了當時生活風俗畫的高度發展水平,可惜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現在分別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賓陽南洞】這里是賓陽南洞,我們在猜測是哪個時代建造的時候會有點疑問,主佛像偏胖,而菩薩弟子等則是消瘦的,怎么會這樣呢?這就要說到李世民和他的媳婦兒長孫皇后以及他的兩個兒子李承乾和李泰了。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長子,極受李世民喜歡,8歲就被立為太子,而且小時候極為聰明,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現良好,大臣們有口皆碑,史書記載“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太宗對他也是非常欣賞,寵愛有加,每次離宮出巡,都放心讓太子監國,太子在那時候也很尊愛他的老師,受人們稱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生病患上了足疾變成了瘸子,后來逐漸叛逆起來。記掛又擔心兒子的李世民找了十幾個老臣名臣去東宮輔佐,可惜這些老老師的方法不太對,只知道一味的進諫,批評和上疏,反而讓李承乾更加叛逆,而他害怕他老爸,就練就了兩面派的功夫。這些都讓李世民越發的不滿。而與此同時,李世民的另外一個兒子李泰就看到了希望了。李泰的聰明不亞于李承乾,20多歲就主編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綜合記述全國情況的書《括地志》,這讓李世民非常高興,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皇家的藏書閣,還接二連三的大大賞賜李泰,甚至規模甚至都超過太子的。這讓李承乾有了想法。另外據說李泰這人是個大胖子,走起路來很吃力,所以李世民特許他乘坐小轎子上朝,“恩遇極于崇高”啊,大臣都看不過去了,但是李世民依舊許。所以,種種事件,讓李泰有了爭奪儲君之心,讓李承乾有了危機感,兩人就這樣明爭暗斗,交上火了。
長孫皇后,李世民的大老婆,是李世民最愛的女子,有首歌唱到:“軍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對于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來說,一點不夸張。李世民當皇帝前,在外帶兵打仗,她就在家孝順公婆,李世民當皇帝后,她管理好后官這個復雜的大后方,讓李世民可以安心管理前朝,而且有時候李世民遇到什么事情生氣了,長孫皇后還非常有度的安慰和勸說,所以他們的感情很非常好。(說到這說句外話,女人想抓住男人的心,也可以像長孫皇后學習的哈,做個通情達理的賢內助,把男人的心牢牢抓住了,哈哈)??墒俏覀兊拈L孫皇后操勞的太多,后來病倒了,病重時候,李承乾奏本'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李世民愛妻情切,批注了,但是長孫皇后知道了立馬制止,還說:“人生死有命,赦令是國家大事,而且釋放囚徒危害社會怎么辦?請做法事勞民傷財,都不能因為我而這么去做”。最終長孫換后去世,終年36歲。李泰一看這樣,他學聰明了,在長孫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最悲傷的時候找到他老爸,說為母親鑿個佛像吧,這樣有福報,無論在另一世界還是來世都會生活好的。一向以明君著稱的李世民竟然默許了這件事,李泰開始行動了,來到龍門轉悠了好幾圈,最終選定了我們面前這個洞窟。
我們看,這洞窟盡管未完工,但是已經初具規模,只要把主佛像雕刻出來,整個洞就能完工,換句話說,就是花錢最少,時間最短,見效最快。而且,他還降低了對非主體造像的要求,改圓雕工藝為浮雕工藝,把高浮雕改淺浮雕甚至繪畫。由此可見李泰的精明啊。不過,他對洞口這個造像題記可是下了一番功夫,請中書舍人岑文本撰文,書法大家褚遂良書丹,洋洋灑灑1800多字,看似為長孫皇后做功德,實際上是討好他老爸李世民,為自己鋪路和爭資本,他的這用心不是沒人看出來,岑文本十分含蓄的說:“舊而增嚴,或維新而妙極?!边@就讓后人根據別的一些史料極造像風格不同,確定了李泰是把原來北魏的這個造像題記上的字磨平了,又寫上的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的東西。雖然最終他的皇帝夢還是破了,但是卻成就了兩位大家,這塊著名的《諸遂良碑》,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褚體碑。
魚蚌相爭,漁翁得利。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李承乾和李泰的爭斗,最后誰都沒有當上皇帝,而是他們的同胞弟弟李治當了皇帝,而李治的性情以及身體情況,也間接成全了我們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下面我們去看看與武則天有關的摩崖三佛龕。
【摩崖三佛龕】這一窟因臨山摩崖造像且題材為三佛而稱為摩崖三佛龕??吆妄愑惺裁磪^別呢?窟是天然或人工開鑿的洞窟內造像,龕是在崖壁上面直接雕鑿,上面有小小的石質屋檐。其實這組造像共有七尊造像,三尊坐佛,四尊站佛,這在我國石窟寺中極為罕見。而且一眼能看出這造像都非常的粗糙,為什么?還是先看看佛像吧,主佛彌勒佛,出生在兜率天內,在佛主釋迦牟尼逝世56億7千萬年后,他將成為佛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是未來佛,太子佛。而彌勒佛勸慰人們:笑口常開孝世界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所以,當時還挺流行崇拜彌勒佛的。此外,我們還必須提到一個人物——薛懷義,原名馮小寶,就是街市上一賣大力丸的,為了藥好賣,自己也就鍛煉的身材挺拔魁梧,加上嘴也特別能說,所以先是撩到一小丫鬟,后來又進而和千金公主好上了,再后來就被敬獻給了武則天,深得其寵愛,武則天畢竟是宮里有頭有臉的人,為了兩人方便見面,就把情夫馮小寶身份變成了僧人,賜姓薛,改名懷義,出任白馬寺住持,這樣可以自由出入皇宮。薛懷義是個很會察言觀色,討好人的家伙,為武則天做了很多事,包括為武則天當皇帝制造聲勢和輿論。得知了武則天想當皇帝,薛懷義就帶著和尚們翻遍所有經書,最后在《大云經》中找到了想要的東西,據說經中記載的有女主統治天下,最后成佛的故事,這還不算,他繼續帶領一幫和尚重新解讀《大云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難懂的經文加以演繹,謬稱“武太后乃彌勒佛降生,當代唐為人世之主”。武則天看完后非常的開心,大肆印刷傳播《大云經》,以利于鞏固其政權。這之后,龍門石窟的彌勒佛放造像就多了起來,而且,佛兩邊要么是弟子要么是菩薩,但這里為了突出彌勒佛的地位,在兩邊脅伺的竟也是佛,這在佛經中是找不到根據的。而且這個石窟無題記,但是結合文獻資料,應該是開鑿于武周政權時期,只有她坐穩了皇帝寶座才敢公然以此形象來建窟,建窟造佛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事,武則天是歷史上年齡最大登上皇帝寶座的人,晚年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武周政權結束,該窟也隨即停工,所以,我們看到的這個就是個比較粗糙的毛坯,也是龍門的一個爛尾樓工程。
【萬佛洞】現在我們去看龍門的最多最美。萬佛洞,因為洞內窟壁上雕刻的一萬五千多尊小佛像而得名。這些小佛像高4厘米左右,卻還不是龍門的最小。頂部蓮花圖案周圍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一萬五千尊像龕”。這在窟頂有紀年紀月記事紀人刻文的,為龍門首見。大監,宮中女官,姚神表,內道場智運禪師。主持萬佛洞造像工程的是兩位女性,這也說明當時女子社會地位的提高。歷史中女人的地位一直很低,只有唐朝武則天時期是女人的黃金時期,不僅吃胖胖還被叫美女,而且穿衣打扮時也可盡情的把女子的美展現出來,不必擔心被人說有傷風化。如果再有才學還可以當官,這是在古代其他很多朝代想都不敢想的。而女子們也以成果說明了她們的能力,不負所望。這個石窟就是柔和典雅,細膩傳神。主尊阿彌陀佛面相豐滿圓潤,神態安詳,端坐于四力士承托的寶座上,寶座不僅是八角束腰蓮花座,還是雙層的,力士表情豐富,顯出了寶座的沉,肌肉突出的動態和佛祖的靜形成鮮明對比,說明雕刻手法成熟。佛祖背后的洞壁上雕刻有54朵蓮花,每朵上有一菩薩,或端莊,或天真,形態各異,羽羽如生。在南北兩壁的壁基上各雕一列伎樂人,手拿樂器,這對于研究唐朝時期都有什么樂器也提供了史實資料。整個洞窟營造出一種西方極樂世界,歌舞升平,萬人成佛的場景。
我們現在把目光移動洞外這尊高85厘米的觀音菩薩像上。菩薩衣服層層疊疊,卻不顯得臃腫,相反還勾勒出了豐腴之美,穿著奢華顯示了大家閨秀之范,更突出國泰民安,人民生活水平好。再看菩薩像面部雖然上半部被毀,但是圓潤的臉龐,豐厚的嘴唇,微突的雙下巴,豐滿的胸部,略鼓的小腹,把女性的豐腴圓潤之美雕刻的很是形象。且一般的觀音菩薩形象或端坐于蓮花寶座之上,或筆直站立雙手拿柳枝凈瓶于胸前,都比較嚴肅,而此處的菩薩則是左手提凈瓶,右手向上彎曲持拂塵搭于右肩,頭部微斜,身體稍稍彎曲,好似一女子左手提包,右手撫發,胯部微微送出,身體呈一S形線條一樣,把女性的調皮和嫵媚之感表現的是淋漓盡致,實乃少見之佳作也。所以她被稱為“龍門的最美”。據說曾經梅蘭芳大師要演出洛神賦,總感覺差點什么,后來就是看到這尊美麗的觀音菩薩像而來了靈感,成功演繹了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洛神。西方有斷臂的維納斯,東方有面部被毀的觀音菩薩像,我們也稱她為“東方的維納斯”。
【蓮花洞】這里是蓮花洞,因洞頂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徑達3米多的高浮雕大蓮花而得名。有人說這開創了室內天花板設計的先河,也有人說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蓮花吊頂是這里得來的靈感,是否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周恩來總理來到龍門時候確實對這個大蓮花非常喜歡,洞外的門劵上的那點雕刻有說是據周總理看到蓮花后的靈感而雕刻的。我們常用蓮花來表達出淤泥而不染,在佛教中蓮花也是圣物,據說佛祖出生時走了7步,每走一步腳下生蓮,“步步生蓮”一詞就是這么來的。所以佛教中很多地方都有蓮花裝飾。洞內為一佛二弟子的站立像,說是佛祖帶領兩弟子游說講經之像。大弟子迦葉身披厚重的袈裟,胸部肋骨暴露,表現出經過艱辛歲月,長途跋涉的老者形象。他手中的錫杖,上有九環,震地有聲,人們聽到聲音,就知道佛祖到來,隨即出外叩拜,聆聽佛法。二弟子的頭像在20世紀30年代被盜,現在存于法國吉美博物館。佛祖左上方的洞壁上層層排列著一些高為2厘米的佛像,是龍門的最小,但是佛像五官清晰,刻畫細膩。因為要保護,所以我們只能遠遠看到一點,了解一下。洞外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撫趙巖題寫的“伊闕”二字,也應證了曾經龍門的名字。
【奉先寺】再往前走就是我們以前郵票上印的,現在電視上看到的,你們手里的門票圖案上的奉先寺,也是歷史上爭議最多的,說武則天以自己形象去建造的,讓萬人朝拜她的盧舍那大佛。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上來后我們看到的奉先寺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雕刻精美。這里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也是龍門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唐高宗發愿為他父親唐太宗所建,取“奉祀祖先”的意思,得名奉先寺。
主佛盧舍那大佛,是釋迦牟尼佛祖的三身的其中之一--報身佛,也就是經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他高17.14米,頭部4米,僅僅耳朵就有1.9米,是龍門最大的佛像,佛祖面容圓潤豐滿,眉若彎月,雙目含情,嘴角上揚,笑意微露,讓你無論在哪個角度去看,都感覺她在微微低頭看你,且眼神慈祥,嘴角微笑。大家如果不信,待會兒可以去多幾個位置試試看。這是因為雕刻師在設計施工時候,把眉骨和眼球部分內陷,眼皮突出來,這樣,通過光線的變化會讓人感覺她的眼睛特別有神,無論你在哪都在看你。而這眼神有女性的溫柔,有帝王的威嚴,有佛祖的慈悲,復雜卻現實,更能引起朝拜者感情上的共鳴和震撼。如果感覺不出來,那看看旁邊天王和力士的眼神,左邊風化了,我們看右邊的,怒目圓瞪,和佛祖的眼神是強烈對比。有人說這佛像有女相,且與史書之上所記載的武則天方額廣頤,有相似之處,所以是武則天以自己形象建的,要做天下之主,讓萬人朝拜。其實這說法不科學。奉先寺是唐高宗時期開鑿,雖然具體年限有爭議,但是大多數專家認為是公元650年開建,且在公元672年時候,武則天以皇后的身份捐了兩萬脂粉錢得以繼續施工,公元675年時候洞窟完工。這個時期是武則天要呈現出一個賢惠的皇后形象,要竭力去取得高宗信任的時候,以她的聰明才智,她不可能愚蠢的早早暴露出來自己的野心,不然,高宗怎么可能容的下她呢?而且,最初時候她也許還沒有要當皇帝的心思,只是一步步走下去而膨脹和增長了野心。所以,這應該是后人們不愿意男權的社會里卻讓一個女人成為國家的最高領導者而黑化了武則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尊盧舍那大佛確實是略帶女相,還和武則天長相有相似之處。那么佛到底是男是女誰都沒有見過,所以雕刻時候就以“亦男亦女,非男非女”的雕刻手法去雕刻。而主佛發髻猶如一個貴婦梳起的高高盤發,臉龐豐滿,衣著樸素流暢,整體有如一個端莊秀麗的美女,這也許就是當時的美女標準,武則天和她像,正說明武則天就是當時的大美女,所以李世民賜名“媚娘”,李治也為之神魂顛倒。
再看佛祖的兩邊是二弟子,左邊是大弟子迦葉,雖然面部也被毀,但是依舊看的出是老者形象,右邊是二弟子阿難,年輕英俊形,據說他非常的聰明,在佛祖逝去后的集結會上,靠記憶完整的背誦了《三藏經》。再兩邊是的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端莊矜持,頭帶寶冠,衣著奢華。大家看著頭冠有沒有覺得有點眼熟,很像選美小姐頭上的寶冠,對不對?所以,我們常常說現代人聰明,能發明這個發明那個,其實古代人一樣非常的聰明,且很多東西直到現在都還有著深遠影響的。再看看旁邊的天王嚴肅威嚴又壯碩有力,身上鎧甲更顯威武氣勢。力士的肌肉線條顯出堅毅勇猛卻有些暴躁的性格,就連腳底踩的被稱為龍門的最丑的夜叉,也都雕刻的惟妙惟肖。所有點點滴滴都顯示出雕刻藝術的精美,技藝的精湛。
這東西長 40米,南北寬36米的大平臺上,整個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九尊大像,主佛為中,眾星捧月的藝術效果更顯得盧舍那大佛的莊嚴典雅,雍容大度,攝人心魄。他含蓄內斂,不怎么張揚,他只穿著一件用袈裟,不用任何金銀首飾的裝飾,卻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本身的力量,他靜靜的坐在龍門的最高處,彰顯著我大國的氣勢,俯瞰著天下蕓蕓眾生,不管經歷了多少挫折磨難,依舊守護著這一片土地
那么這么優秀的作品,是誰建造出來的呢?是怎么建造出來的呢?很遺憾,歷史并無太多的記載,了了數筆,幾個陌生名字而已。在那個時代有個機關單位叫石窟丞,專管這些匠師,匠師們基本都是農奴身份,地位極其低下,作為特殊工種,子承父業,世代為奴,皇家開鑿石窟,他們就必須為皇家服務。想象一下,他們經年累月,劈山鑿石,在險峻的崖壁上,雕磨著冰冷的石頭,默默無聞,用畢生的精力終于釋放了石頭的靈魂,石頭活了,他們卻在九泉之下鮮為人知。他們親手創造了輝煌的藝術,留給后人引以為傲的物質文化,但青史之上卻難尋其名。這不由得我們今人不感慨啊。而我們現代人,每天忙忙碌碌匆匆忙忙,快節奏的生活,社會的壓力,焦躁的態度,有幾人能靜下心來用幾十年去做一件事呢?如果能堅持,大概沒幾人會不成功吧?
整個龍門的游覽,大家肯定也發現好多大大小小的窟龕里面要么佛像頭部被毀,要么是整個都沒有了。其實龍門的造像是很多的,但是成年累月長時間的風化,歷史上的滅佛行動,都使其不再完美,尤其民國時期外國列強的貪心,盜匪的猖獗,對龍門形成了非常大的毀壞,這對我們來說是很痛心的。尤其直到今天在國外博物館里還展示的有中國龍門石窟的佛雕,這讓我們痛心,也讓我們覺得恥辱,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要更好的愛我們的國家,盡所能的為國家進力,教育好我們的后代,少年強則國強,建設好我們的國家,保護好我們的文物,也希望流落在海外的文物其可以早日回家。最后祝福我們的國家能越來越強大。
龍門石窟特種兵旅游攻略
最近很多小伙伴想到這個龍門石窟去玩,現在也比較流行這個特種兵旅游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介紹一份這個龍門石窟特種兵旅游攻略,感興趣的可以一起看看詳情。龍門石窟入園攻略
最近很多小伙伴想到這個龍門石窟去玩,那么景區應該怎么入園呢?相關的問題還是有很多人問的,下面是比較詳細的一個入園攻略,感興趣的可以一起看看詳情了,還有一些熱門的問答,官方都給出答案了,大家可以一起看看。春季游玩指南
最近很多小伙伴想到這個龍門石窟去玩,其實這個時候去玩是比較合適的,因為去玩的人不多,現在去玩算是錯峰旅游了,比較合適的,下面是一份龍門石窟的春季旅游攻略,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看看詳細的一個介紹。龍門石窟門票網上預訂
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歷史悠久,并且周圍環境清幽,景色宜人,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景點眾多,極具歷史觀賞價值,是休閑游玩的好去處,那么龍門石窟門票網上怎么預定?龍門石窟門票免費政策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景區內有潛溪寺、賓陽中洞、賓陽南洞、萬佛洞、蓮花洞等景點,同時也是一處有著濃郁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是非常值得游玩的好去處。龍門石窟夜景燈光秀
龍門石窟是河南洛陽的必去景點,這里是龍門精華的部分,歷史悠久,開鑿經歷了多個朝代,以古陽洞、賓陽中洞和蓮花洞為最佳觀賞地點,那么現在龍門石窟夜景燈光秀開放了嗎?龍門石窟極簡游玩攻略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問這個龍門石窟的一些事情,想去這個地方玩玩,新年了要有新氣象嘛,下面是一份關于這個2023年新年龍門石窟的游玩攻略,感興趣的網友可以一起來看看,簡單的介紹介紹。返回頂部
旅泊網 Copyright@ 2016-2017 www.sproutonlinemagazine.com 網站備案號 : 鄂ICP備17009702號-1
本站刊登的所有新聞和各種專題資料,均來源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3126號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